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5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97篇
财政金融   411篇
工业经济   255篇
计划管理   664篇
经济学   999篇
综合类   574篇
运输经济   55篇
旅游经济   47篇
贸易经济   593篇
农业经济   102篇
经济概况   45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276篇
  2012年   230篇
  2011年   238篇
  2010年   207篇
  2009年   225篇
  2008年   312篇
  2007年   270篇
  2006年   308篇
  2005年   261篇
  2004年   212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Following the food and energy price crises of the mid 2000s, sub-Saharan Africa has become one of the largest recipients for large-scale farmland investments. While much has been written on the phenomenon, scant reliable empirical evidence is available as to the precise geographic and sectoral patterns and underlying drivers. Employing strict data quality requirements,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se knowledge gaps by analyzing 563 farmland projects that have been established between 2005 and 2013 in sub-Saharan Africa. Findings show that the investment intensity and associated risks are not geographically uniform. Moreover, the study highlights a number of popular misconceptions regarding investor origin and their sectoral interests and motives.  相似文献   
52.
黄林 《物流科技》2014,(10):64-65
职业技能大赛引领了高职教育改革的方向,技能大赛与常规教学的融通是其成果之一。文章通过阐述高职常规教学的内容、高职物流技能大赛的现状以及二者融通的意义,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创建校园物流公司的角度提出了二者融通的途径,首次提出了"挑战与激励"型教学模式以及创建校园物流公司的方式。  相似文献   
53.
本文基于产品市场竞争的视角,探讨了公司流动性对投资的影响。使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1999~2012年的面板数据,通过联立方程组和三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实证检验,本文研究发现,当公司相对于行业竞争对手持有更多的流动性时,公司下一期的投资相对于行业竞争对手增加得也更多,同时相比于低掠夺风险行业,流动性对投资的正向作用在高掠夺风险行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表明,公司流动性具有战略价值。持有一定流动性的储备有助于公司在产品市场竞争中更好地抓住投资机会,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4.
WTO内“潜在利益”的保护:一种新的贸易干涉工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美国投诉欧共体"香蕉贸易体制案"中,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均支持了美国基于"潜在利益"所享有的"投诉资格"。联合国秘书长将此案作为WTO援引国家责任条款草案第42条和第48条的例证。在此背景基础上,考虑到国家基于某些WTO协议所承担的义务具有"对一切"的性质,以及WTO内既存"非违法之诉"的事实,"潜在利益"有被用作贸易干涉工具的可能性。作为贸易干涉工具的"潜在利益",既有利于促进国家更好地履行WTO义务,也可能被贸易强国用作扩张自身利益的工具。  相似文献   
55.
企业资本结构与产品市场竞争——一种新的理论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贾婕  虞慧晖 《商业研究》2004,(6):153-155,181
直到 2 0世纪 80年代 ,企业资本结构对产品市场竞争的影响才引起经济学家的广泛关注。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 ,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结论 :一种观点认为企业债务水平的提高会使其在产品市场竞争中更为强硬 ,增强其竞争力 ;另一种观点则恰好相反。借鉴前人理论成果的基础上 ,尝试着提出了一种较为一般的分析框架 ,并将不同的理论成果作为这一分析框架的不同侧面。  相似文献   
56.
乡镇企业群落的市场结构、竞争与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秀江  黄颖 《商业研究》2006,(21):122-128
乡镇企业群落在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均会出现一些问题,但现阶段广东乡镇企业群落中最普遍的问题就是群落内各个企业合作不足,竞争过度,即出现了局部过度竞争现象。采用梅森等人创立的SCP范式,分析企业群落内的过度竞争现象,提出群落内过度竞争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正式治理、非正式治理及行业协会治理等模式的建立。  相似文献   
57.
本土旅游企业差旅管理经营战略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谭刚 《旅游学刊》2006,21(5):36-39
差旅管理是国外最新引入我国的商务旅游核心产品之一.本文在对国内外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对差旅管理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同时针对中国新兴的差旅管理市场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本土旅游企业拓展差旅管理业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8.
"胡同游"的成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隽 《旅游学刊》2005,20(1):44-47
“胡同游”是近10年来在北京乃至全国旅游界迅速崛起的一颗耀眼明星。本文分析了其成长过程及市场所面临的问题,根据经济学原理,探讨并提出了其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思路:寡头竞争、控制容量、建立旅游产品制度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59.
论"旅游目的地"与"旅游过境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旅游地的空间竞争与合作是当前学术界颇为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处在同一旅游线路①上的不同旅游地之间产业和产品的空间竞争与合作是区域旅游竞争与合作的典型代表,较少有学者进行研究.本文在回顾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旅游目的地与旅游过境地在竞争与合作中旅游产业定位和空间布局等重大问题对两地在旅游开发、投资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60.
In direct competition between national brands of consumer packaged goods (CPG), one brand often has a large local share advantage over the other despite the similarity of the branded products. I present an explanation for these large and persistent advantages in the context of local competition on perceived quality or brand image. The main result of the analysis is a relation between varying degrees of product similarity and equilibrium outcomes of local share advantages. Namely, I find that asymmetric quality positioning and associated local share advantages emerge especially when competing brands are objectively similar. Conversely, local share asymmetries based on brand positioning occur less when brands are dissimilar. This paper provides two reinforcing intuitions for this result. First, if brands are objectively similar, different levels of investment in local quality perceptions co-exist in equilibrium in the same market, because this investment is often borne as fixed cost. Also, early movers will invest in high perceived quality, whereas late movers have less incentive to invest because of demand sharing and increased price competition. Second, if the local advantages are shared by competitors across markets, the persistence of these advantages is reinforced by multimarket contact. Even when local brand building is free, firms may not want to improve perceived quality in their “weak” markets if it initiates retaliation by the competition in their “strong” markets. The increase in multimarket profits from collusion is large when the products are similar, because price competition looms large.
Bart J. BronnenbergEma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